查看原文
其他

每次听到海南这类好消息,我都会为之自豪!

记者:周晓梦 海南日报 2021-08-03

1月18日

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

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

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成就

发布会现场。海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琬茜 摄


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务厅、省林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方面所取得各项成绩,以及“十四五”期间我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制度成果,9项改革举措入选国家推广清单,系统谋划实施“禁塑”、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新能源汽车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等标志性工程;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海南在全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验收中名列前位。河长制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水生态保护修复稳步实施,“十三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0平方公里。垃圾处理能力得到我省大力提升,装配式建筑推广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推动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加快构建以清洁电力和天然气为主体、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体系。并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全省推广应用3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全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效显著。

生态为底色,发展有底气。“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着重对标2035年“两个领先”目标(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建设。


01

“十三五”PM2.5持续下降,相比2015年下降35% 
海南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1月18日,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孔令辉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并呈现诸多亮点。

一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率先开展多个前沿领域的立法实践;率先取消2/3市县GDP考核,绿色发展导向牢固树立;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制度成果,9项改革举措入选国家推广清单,系统谋划实施“禁塑”、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新能源汽车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等标志性工程,引领带动绿色投资和消费。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多规合一”改革全国领先,全省一心、一环、三江、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稳固确立,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更加绿色低碳。2020年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装机比重67%,较2015年提升约23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37%,较2015年提升约11个百分点。

二是系统有序推进实施“禁塑”工作。2020年颁布了国内第一部禁塑地方法规《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发布了第一批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发布了国内第一个禁塑地方标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 通用技术要求》及配套检测方法标准,为生产、监管、流通、使用各相关方提供了标准依据。搭建了禁塑工作管理平台,通过监管二维码实现了禁塑替代品生产领域企业产品认证、流通领域执法部门监管和使用领域人民群众监督的全流程可追溯闭环管理。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升级转型,省内形成4.5万吨/年的替代品产能。2020年12月1日禁塑实施以来,已有84家企业获得了禁塑替代品监管码,替代品销售量逾两千吨。

三是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均创历史最好水平。2020年,PM10、PM2.5均值分别为25和1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6%和35%;臭氧第90百分位数为105微克/立方米,下降11.0%;NO2和CO在极低浓度水平下进一步下降,分别下降了22.2%和27.3%;优良天数比例为99.5%,较“十二五”上升1.6个百分点,是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以来最高水平。水环境质量方面,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省控地表水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2016年的96.4%提升至100%,城镇内河湖水质改善明显,水质达标率从2016年的42.2%提升至91.3%。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着重对标2035年“两个领先”目标(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统筹考虑未来生态环境保护进程,制定好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路线图。同时,着力补齐短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好生态环境服务保障工作,把优良生态环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前提,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建设。

更多内容阅读,请戳→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俯瞰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日报记者袁琛 摄


02

海南在全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验收中名列前位

1月18日,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海南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经综合评估,海南在全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验收中名列前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周亚东在发布会上指出,2020年9月上旬,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验收专家组和实地核查组充分肯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绩,认为海南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公园用3到5年时间完成的试点任务。

据介绍,两年多来,我省紧紧围绕体制试点方案任务要求,把体制机制集成创新摆在首要位置,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一方面,是首创扁平化的国家公园二级管理体制和双重管理的国家公园综合执法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及专项规划已获批实施。并有序推进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方案》,创新土地置换新模式;白沙黎族自治县已圆满完成生态搬迁工作。

我省还颁布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立法成效初显。并进行全球联合攻关,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恢复到5群33只。在省级层面和市县层面分别成立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委员会,建立社区协调两级管理机制。并且,完成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库,开展现有开发项目排查评估;部分水电站和矿产类项目已退出。此外,还通过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开展宣讲、成立自然教育学校、制作宣传片等多层次培训传播国家公园理念。

周亚东介绍,2020年12月中旬,“创建管理体制扁平化、土地置换规范化、科研合作国际化的国家公园新模式”成功入选第十批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案例。下一步,林业部门将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以思想破冰引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为蹄疾步稳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雄厚的绿色底板。

更多内容阅读,请戳→海南在全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验收中名列前位


03

“十三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0平方公里

1月18日,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海南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0年全省20名省级河湖长,2048名各级河长和5858名河湖专管员累计巡河5.3万人次,各级河长巡河常态化、制度化。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实现了河湖“清四乱”行动规范化。

省水务厅副厅长冯云飞在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河长制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我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多级河长湖长体系,全省所有河流和水库全部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范围,开展“绿水行动”,评选出一批“最美河湖长”“最美河湖专管员”“民间河湖长”和10条“最美家乡河”,海口市美舍河入围全国“最美家乡河”。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采砂实施综合整治行动,有效遏制河湖非法采砂行为,同时,坚持疏堵结合、有效监管,合理开发利用河道砂石资源,增加市场供给,以疏促堵,促进河湖休养生息。

在稳步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我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5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指标目标,在三亚赤田灌区探索开展水权改革试点,26座小水电站被水利部授予“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称号,“十三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0平方公里。

黑臭水体治理同样备受关注。“十三五”期间,全省列入国家考核的29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2018年海口美舍河、鸭尾溪、大同沟、五源河荣登全国城市水体治理光荣榜,海口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2019年海口市、三亚市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海口市水体治理和湿地保护荣获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

在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我省深入做好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会同相关部门和市县牵头建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问题专项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指导服务。目前,全省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91个,到2020年底的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60.7万立方米,173个建制镇中,已有38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11个正在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稳步提升。 

冯云飞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贯穿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及水务工作的全过程,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持续实施“绿水行动”,编制实施重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完善河湖监管机制。

二是加大重点河湖修复力度。对万泉河、南渡江等重点河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岸线改造美化,探索流域治理和河湖保护+旅游开发新模式。继续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三是提高城镇生活污水设施效能。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污水收集管网,持续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收集处理能力。

四是传承弘扬先进水文化。推进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做到建一处水利工程,多一处美丽景观。挖掘海口严塘陂、亭塘陂灌溉工程“海南都江堰”的水文化内涵,讲好海南治水史和百姓身边水故事。

更多内容阅读,请戳→海南“十三五”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0平方公里


高空鸟瞰琼海市万泉河嘉积镇段,两岸秀美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海南日报记者张茂 摄


04

海南大力提升垃圾处理能力

装配式建筑推广实现跨越式发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孝京介绍,全省住建部门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装配式建筑发展为主要抓手助推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其中,“十三五”期间,以提升垃圾处理能力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持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我省装配式建筑推广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聚焦垃圾处理能力提升方面,我省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9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1575吨/日,是“十二五”期间2380吨/日的3.8倍,同期全省生活垃圾处理量为10999吨/日,焚烧处理能力首次超过处理量。2021年1月1日起,全省16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停止接收生活垃圾,海南省生活垃圾处理告别填埋进入“全焚烧”时代,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同时,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也得到整体提升,我省狠抓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优化。“十三五”期间,全省有5个城市荣获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省级卫生城市全覆盖,有4个城市获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5个城市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城市垃圾机械化清扫率达93%,比“十二五”增长13%;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比十二五增长15%;城市环卫车辆11202辆,比“十二五”增长4倍。我省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全国率先将全省农村垃圾治理纳入城乡一体化进行统筹处理,目前全省农村清扫保洁实现全覆盖,120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治理完成。


“十四五”期间,一是补齐设施短板。扩建、新建一批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转运站、厨余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等,确保垃圾处理能力跟上自贸港建设发展需要。二是指导市县开展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的筛分减量处理,逐步消化填埋场存量垃圾。三是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海上环卫,实现源头减量末端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目标,并为全国开展岸滩及海漂垃圾治理提供海南经验。


推进装配式建筑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近年来,我省推进装配式建筑有什么样的变化?下一步将有什么样的工作思路?陈孝京指出,“十三五”期间,我省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以装配式建筑助力行业转型升级。2017年,海南装配式建筑面积为0;2018年,在建和通过装配式实施方案评审的项目有82万平方米;2019年,达到435万平方米。2020年,这一数据进一步提高到1100万平方米。


更多内容阅读,请戳→海南大力提升垃圾处理能力 装配式建筑推广实现跨越式发展


居民投放厨余垃圾前称重。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 摄


05

2020年底海南清洁能源装机约662万千瓦较2015年提升约23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约662万千瓦,占全省装机的67%,较2015年提升约23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颜人才在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全面推动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组织编制了《海南清洁能源岛发展规划》,加大推行“去煤减油”力度,加快构建以清洁电力和天然气为主体、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体系,逐步削减煤电,积极发展气电,安全推进核电建设,配套发展抽水蓄能,禁止新建独立小水电项目,逐步淘汰落后小水电,有序发展光伏,研究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其他分布式能源,鼓励跨市县合理布局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效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清洁能源建设加速发展方面,“十三五”期间,我省先后投产了昌江核电一期2台65万千瓦等清洁能源机组,开工建设昌江核电二期2台120万千瓦等一批重点清洁能源发电工程。截至2020年底,海南全省装机986万千瓦,较2015年的671万千瓦上升47%,彻底根治了困扰海南多年的电源性缺电问题。清洁能源装机约662万千瓦,占全省装机的67%,较2015年提升约23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全面建成环岛天然气长输管网文昌-琼海-三亚输气管道283公里,标志着我省环岛天然气长输管网真正形成闭环,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两年来,我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省汽车总保有量1500595辆,其中新能源汽车64010辆,占比4.3%。全省累计建设换电站12座,配备电池255个。累计建设充电桩(枪)25285个,其中公共桩11096个,自用桩12566个,专用桩1623个。全省新能源汽车车桩比2.53:1,确保总体比例保持在3:1以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效推动了全省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颜人才指出,下一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充分发挥海南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大幅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速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全面推动清洁能源岛建设,研究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实施路线,力争我省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更多内容阅读,请戳→2020年底海南清洁能源装机较2015年提升约23个百分点


市民填表领取新能源汽车车牌。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06

海南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全省推广应用3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全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效显著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万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0年底,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6.4万辆,保有量占比达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4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4,紧随上海、北京等地区,保有量占比走在全国前列。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发布实施《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成为全国首个提出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车目标的省份,同时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行业发展,优化应用环境,加强政策引导,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全省推广应用3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全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效显著。


一方面,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加快,2019年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同比增长79.6%,2020年同比又大幅增长142.5%,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迎来“加速期”。另一方面,个人用户接受度明显提高,2020年全省个人用户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占全部推广量的73.4%,较2019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南老百姓青睐。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聚焦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改善和产业布局,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宣传推广等方面综合发力:一是推进新能源汽车配套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二是围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及梯级利用推动相关项目落地,启动动力电池检测标准制定和电池溯源平台建设,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利用体系,杜绝二次污染。三是积极谋划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项目,形成全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四是举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和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宣传推广活动,分解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行动计划年度任务。


更多内容阅读,请戳→海南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全省推广应用3万辆新能源汽车目标


蔚来汽车在屯昌枫木服务区安装的换电站。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 摄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周晓梦  实习生:余力铭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总监:李国栋

责任编辑:唐咪咪 周钰



时隔60多年从日本返乡创业,这位乡亲的海南情结令人动容!


海南11个重点园区,去年新增注册企业2万余家!


觉得内容好看

点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